走马观花看科学

吴志

最近我到几个大型图书馆泡了几天,包括省市图 书馆和大学图书馆,这些地方是中国科学的集散地, 也是中国科学现状的缩影,目的是参考一下各种刊物, 主要是想学形式,没想过学内容。 

令人惊讶的是,居然没有找到多少科学。这里说 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研究,扩展到技术科学、管理科 学、信息科学、数学科学等,但不包括经济科学、社 会科学和军事科学。 

反映在论著上,主要特点是三少:专著少、期刊 少、论文少。在一个大型图书馆自然科学总论书架, 没有发现一本自然科学原创专著,有两本译著书名像 原创,浏览内容属于编写;在另一个大型图书馆自然 科学总论书架、港台书籍大厅、外文书籍大厅,选了 十几本像原创专著的过了一遍,只有几本是自然科学 原创。作品大概分三类:一类是历史名著,一类是名 人著作,一类是普通著作。历史名著是达尔文的《物 种起源》,160 年了,虽然至今仍有些争议,但科学 界普遍认同,我也觉得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名人著作 是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75 年了,他是诺贝尔物 理学奖获得者,他的书也跟着出名,但不如他的猫更 出名,十多年前我在书店看过,是一本不起眼的小册 子,这次看到像一本书了,但查字数也只有 16 万字, 在排版上和印刷上动点心思就像书了。再次浏览一下, 一部分介绍科学进展,一部分谈论物理原理,一部分 把生命看成熵或负熵,也就是把生命看成物理。熵是 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其物理意义是体 系混乱程度的度量。显然用一个简单的熵难以描述和 涵盖复杂的生命。 

另一本名人著作是霍金的《宇宙简史》,就像他 的《时间简史》一样,主要属于科普,也有他的一些 思想。 

有一本译著《平行宇宙》,很厚一大本,书和作 者都不出名,但这个理论比较流行,我也不知是原创 还是编写,外国是不分编与著的,但这个理论属于假 说,还找不到什么证据。 

国内有几本书,包括院士著作,看书名还不错, 看内容属于编写、编著或没有闪光思想。不具体评论 了,说优点高兴,说缺陷黑脸,这样会惹来是非,原 则是作者已经成为古人的,才发表评论。有点惊讶的 是,有一个院士的著作,明明是编,却标明是著,太 缺乏常识了,也不知是怎么当的院士。 

在港台书籍大厅,有一些西方译著,生命科学方 面的居多,几乎都是台湾译的,比大陆和香港做得好, 说明台湾比较重视科学原创专著,估计有点分量的都 译过来了。 

找出四本看起来不错的,其中《生命决定论》作 者是克里斯坦·德·杜维(Christian·de·Duve),他是 1974 年生理与医学诺贝尔奖得主,因为研究细胞器的结构 与功能获奖,现在作者已经不在了。此书主要回答一 个问题:人类一定会出现在地球上吗?讲的是地球生 命起源,主要是介绍人类的研究成果,也有他的一些 新思想穿插在里面,结论是人类出现在地球是必然的。

科学造诣是比较深的,有点吸引力,有不少思想火花, 能让我坐下来看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但还不足以成为 一本传世名著,主要是新思想不够重大。 

还有一本译著《生命之源》,也是讲生命进化的, 作者是尼克·连恩(Nick·Lane),他是生物化学专业 的学者。这本书被誉为“2016 比尔·盖茨夏日选书”, “2015 经济学人年度选书”,“2010 英国皇家学会科学 图书大奖得主”,“2015 英国生化学会奖得主最新作 品”,这是出版商营销的需要,但也确有其事才行, 比尔·盖茨等名人评价较高。我浏览了一下,不发表 评论了,作者还在的。 

还有几本译著或台湾作者的著作,不评论了,有 的属于编写,有的属于宗教,有的找不到闪光思想。 我很希望能找到一本值得读的书,最终还是没有一本 能上手的。好的书随手翻翻,就会找到兴趣之处,就 会发现闪光思想,书就放不下来了。 

如果上述著作有重要的闪光思想,会走向大众媒 体向人类传播的。科学原创专著,还是要向牛顿的《自 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习, 内容基本都是自己的,如果需要铺垫人类知识,不能 超过 10%,如果超过 30%就属于编著了。别人的东 西写太多,还会淹没自己的思想。 

在外文书籍大厅,自然科学类的著作不少,封面 精美,书本较厚,英语书是比汉语书厚一点的,因为 字形较长。拿了几本觉得有分量的来看,还是属于编 写,陈述的是人类研究成果和基本科学知识。由于外 文著作不区分编与著,我也不可能一本本详细看内容, 就当是有分量的原创不多吧,不然早有耳闻了。 

看了科学书籍可以得出结论:这个世界科学不太 多。这印证了我在《二十世纪以来基础理论的发展》 一文的判断:二十世纪以来一百多年,全世界都找不 到一本像样的自然科学专著。我写了一本《生命是什 么?》,65 万字,整整写了三年,每天十几小时,没 有节假日,没有周六日,随后又反复修改了一年。由 于作者还活着,也不评论了。 

图书馆科学类书架陈列的是什么书呢?教学类、 科普类、介绍类、参考类,如科学概况、现状、展望、 汇编、综述、教材等。图书馆的书比书店稳定,这里 都没有像样的原创专著,只能说明整个世界都很少了。 把“编”剔除,把“编著”剔除,把引述内容超 50%的剔 除,再把没有闪光思想的剔除,恐怕就没有一本了。 有闪光思想的专著或论文一定会走向大众媒体,并被 多数知识分子知道。 

天下文章一大抄,有冲击力的语言会抄传,闪光 思想更是一传十,十传百。万物皆有引力是牛顿思想, 物种进化而来是达尔文思想,钟慢尺缩、空间弯曲和 光速极限是爱因斯坦思想,黑洞蒸发或黑洞辐射是霍 金思想。一种新思想会影响深远,路人皆知,即使是 错误思想也有很大冲击力和影响力。 

那么期刊情况如何?在科学期刊大厅,过了一遍 国内外科学期刊,主要是看自然科学,国内顶级期刊 只有一种,但没有看到主刊,只有五个子刊,天文、 地球、物理、生命是不可少的了,也包括技术科学和 数学科学。 

其他期刊大多属于科普、综述、评述、介绍、科 幻类刊物。自然科学比较少,技术科学有一些。医学 类应该有很多,但出现在公共图书馆的不太多。其他 行业科技刊物不少,从刊物名称来看大多是科普类和 教育类。 

那么论文情况如何?国内顶级科学期刊就那么 几本,不是每期都是论文,有些只有一个栏目是学术 论文,有些一期只有几篇论文,少时甚至一篇或零篇。 当然,也有全是论文的。外国的 Nature 和 Science 也 是这样,如 Nature 每期约 140 页,三十篇文章左右, 只有三四篇学术论文,其他是评论、通信、新闻、报 道、综述、职业、订阅等。因此,如果不是在 Nature 和 Science 发表论文,最好不要宣传鼓吹,自己知道 就好了。Nature 和 Science 有网上版,估计与纸质版 是一样的。没发现有图书馆订阅 Cell。 

这说明一个道理,在国内外研究科学的学者均属稀有动物,毕竟又苦又累还倒贴,没有多少个人是自 觉搞科学研究的,写论文都是额外的、业余的、义务 的工作,卖力不讨好。国内期刊的论文,能勾起我兴 趣的不太多,主要是距离太远,课题太小。 

什么叫距离远?普通人能接触到的叫近,接触不 到的叫远;关心的叫近,不关心的叫远。太平洋海底 某处淤泥的成分叫远,时间、空间、地球、月球、太 阳、运动、光线、辐射、磁、电、力、动物、植物、 微生物和人类等叫近,所以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 能成为伟大科学家。当然,不是远的课题就不研究了, 可以放在专业学术期刊,那里有专业学者会关注。 

什么叫课题小?若把研究一根针视为战略,研究 针尖属于战役,研究针尖几何图形属于战术,研究针 尖几何图形中某个缺口属于微战术。但已经无人对针 尖的某个缺口感兴趣了,课题越小关注度越少,除非 小中有大。如端粒体位于 DNA 分子长链两端,涉及 人类寿命,这就上升为战略课题了。 

我把科学类别分得较细,分为若干门类学科,以 下再分五级学科,还可以视情再细分。凡属研究学科 问题,都属研究战略问题,学科等级越高,战略课题 越大。宇宙是一个门类,生命也是一个门类,两者同 等重要,甚至生命更重一些。有些学科本身就是一个 课题,因为人类还没搞清楚,如我的《生命是什么?》 又名生命论,就是研究战略问题的,是对门类科学的 研究,大到宇宙,小到细胞、分子、原子和亚原子粒 子都涉及,都是围绕着生命做文章,因为生命离不开 这些东西,当然主要是研究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其 中又以研究人的生命为重点,这是人人都关注的课题。 

各种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研究外部形象、内 部结构、组成材料、特征特点、工作原理(整体与局 部)、辐射情况、运动规律、生命周期、环境关系等。 发现了一种新事物,就属重大科学发现,随之而来的 就是一系列研究了,似乎永无止境。如细胞是英国科 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于 1665 年发现的, 至今 354 年了,对细胞的研究没完没了。人类还是动 物时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人类对自己的研究更是永 无止境。 

Nature、Science 和 Cell 是世界一流科学期刊, 代表当今最高科学水平,相对更好的是英国的 Nature, 毕竟有 150 年历史了。美国的 Science 也有 139 年历 史了,但中国人最近二三十年才知道,以前不太有名。 Nature 我读初中就在书店见过,也从广播听到过。 

可能原来对他们想象得太好,现在看来也不过如 此。一本杂志办得好不好,一是取决于用不用心,二 是取决于有没有人。没有一流的科学家,很难办好一 本学术杂志,因为有价值的东西普通编辑不一定能看 得出来,但一流科学家是不会去当编辑的,希望《世 界科学》是例外。起码有一个一流科学家坐阵和把关, 这样的学术期刊一定能办得更有水平。 

就像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各学科都要有世界一 流科学家,这样评出来的获奖者就有说服力了,若某 个行业对获奖者不服,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反而影 响到诺贝尔奖的信誉了。 

获诺贝尔奖的只是少数学者,最好是每天都有无 数个诺贝尔奖颁发。国内大学给在 Nature 和 Science 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奖励标准是:985 大学平均 26 万,211 大学平均 36 万,三类大学平均 42 万,最高 奖励是 200 万。相当于小诺贝尔奖了,但这种做法引 起争议,有人说是现代版的崇洋眉外。 

我赞同论文作者获得重酬,一篇有价值的论文报 酬几十万或几百万不算多,有些论文科学价值、经济 价值和社会价值难以估量,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是几亿、 几十亿、几百亿、几千亿,甚至在一万亿元以上。这 些论文价值连城,甚至是无价之宝,假如一篇论文能 让人类寿命增加一倍,价值该怎么计算呢?把平均寿 命延长 1 年都是巨大贡献。你是否愿意拿一元购买一 年寿命?如果愿意,作者就获得 70 亿元了。因此, 奖给作者几十万、几百万不算多,论文价格低于演唱、 演出和字画,这是不合理定价。我有三篇论文《运动 健身的作用机理》、《生命体衰老死亡的本质》和《医学战略》,如果大家照着做,估计可以延长寿命十年, 这些文章是无偿送给人类的,我也希望每人给我捐一 块。 

奖励要一视同仁,不是看在哪里发表,而是看论 文价值。要有专门机构评估论文价值,然后再实施奖 励,科研经费这样使用更好。论文是为国家和人类服 务的,国家和大学不奖励就无人奖励了。国刊、省刊、 市刊、校刊、企刊、网媒的论文都可以奖励,按不同 级别和价值奖励。外国对 Nature、Science 和 Cell 的 论文评价没有这么高,只是认为在对口刊物发表了一 篇论文而已。我也不觉得这几种杂志的论文高到哪去 了,即使是每年的诺贝尔奖,也不是个个都能看得入 眼的。 

国内顶级期刊和论文,研究战术问题的居多,这 同 Nature、Science 和 Cell 一样,或说给外国期刊带 偏了。所以,中国和外国几乎没有战略科学家,为什 么不能多研究科学战略问题呢?还是眼光不够宽。牛 顿、达尔文、爱因斯坦、霍金等著名科学家,都属战 略科学家,他们研究的都是战略课题。战略课题是研 究不完的,还有太多未知领域。 

国内论文选题还是可以的,通病是堆砌太多复杂 的数学式和图表,估计除了作者没什么人能看懂了。 比如,中子星只是一种假说天体,有学者用大量数学 式和图表描述这个天体的运行模式,洋洋洒洒两万多 字,不能不说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但这些数学式和图 表都是臆想出来的,根据在哪里?既然是假说,宜粗 不宜细,不能说得有鼻子有眼睛,就像给鬼画像,连 毛孔都画出来就太细了。要像中国画,三笔两笔大写 意,这才叫艺术。凡属假说,用一页纸或半页纸分析 推测一下,就差不多了,一页纸已经是 2000 多字了。 表述观点用不了多少字,有论据、有论证文章才会长。 

现在国内论文已经形成一种风气,不堆砌大量数 学式和图表,科学含量就不够。我主张,数学式只宜 写出引用的或自己发明的公式,推导过程不要出现 (除非是数学),最多只能有两三步推导或简化。除 了数学之外,没有什么公式是推导出来的,都是根据 相关参数的逻辑关系,直接给出公式,包括物理、化 学、天文、地理、环境、气候、经济、金融领域的公 式,如果出现复杂推导,十有八九是错的。图表有一 幅或几幅就够了,数字也不能罗列太多。就像放盐一 样,放一点美味,放一把苦味。 

当代科学已经跑偏,还是要回归科学本源,多研 究身边的事物,像牛顿、达尔文、哥白尼、李时珍、 袁隆平等科学家所做的那样,人类身边还有太多未解 之谜,如电、磁、力、光、风、粒子、辐射、生物、 生命、地球、土壤、海洋、江河、湖泊、沙漠、太阳 系等。玻璃为什么透明?磁究竟是什么?力究竟是什 么?这些东西和现象人人感兴趣,人人能看懂,破解 这些东西比什么都有意义,随后会出现新技术、新产 品、新行业。你说对了或说错了人家心中有数,比研 究虚无缥缈的东西更有价值。 

Nature、Science 和 Cell 喜欢刊载有实验的论文, 即使天文科学也如此。让人类抱着太阳、地球和月球 做实验有一些难度,目前还抱不起来,但只要你有仪 器探测引力波、拍摄黑洞照片,他们就当你是做实验 了。我想说的是,研究战略课题主要是靠观察、考察、 调查、体验和阅读,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做研究了。 比如研究天文,你看到哈勃望远镜的一些照片,就可 以分析研究,并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哈勃看到了, 就等于你看到了。照片是不是你拍的,又有什么关系 呢?书籍、刊物、报纸和网上都有许多数据、图表和 照片,这些原始资料都可以支持你的新发现、新思想 和新观点,必要时注明出处就可以了。 

有些研究课题,是否正确只有天知道,别人和后 人无法验证,这就没多大意思了。当然,科学没有禁 区,你要研究也可以,但自己和别人必须清楚,若没 有足够证据也只是假说。《世界科学》也会刊载这类 文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类基因编辑,在伦理 上和法律上有禁区,但在科学上是可以研究的,通过 实验和论文来研究,在细胞和动物上实验是可以的, 不要在人体上进行技术操作,包括受精卵和胎儿。 

地球变暖正在加剧,似乎带有加速度,气温再升 高十度八度,地球就不太适合人类生存了,时间不会 太遥远。随着北冰洋的解冻,有些国家正在忙于策划 开辟北极圈航道,我的心在暗暗落泪,眼看人类就要 灭亡了,大家还在忙着去赚钱。为什么不可以多研究 地球变暖课题呢?拯救人类的生命,这比什么都重要。 个人死了是小事,人类死了是大事。 

技术科学有太多内容可供研究。要像爱迪生、莱 特兄弟、乔布斯、比尔·盖茨、马斯克、袁隆平、陈 日胜、杨伟、马伟明、候静、林本坚、何庭波等科学 家和发明家所做的那样。每个公司职员,都可以研究 本行业的产品技术、生产技术和装备技术,如设计芯 片是产品技术,生产芯片是生产技术,制造光刻机是 装备技术。各行业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都可以研究 本行业的技术,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好处,有利于 整个国家。不要害怕技术交流,公司的技术已经申请 专利了,再写论文介绍一下,等于宣传推广公司的技 术、产品和品牌,这是赚大钱的生意,比打广告有效 得多。要向袁隆平学习,平时接触最多的是水稻,就 研究水稻,这样才能成为大科学家。 

中学老师和学生,研究学什么和怎么学,教什么 和怎么教,考什么和怎么考,这是重大战略课题。你 让科学家和教授来研究,还不如你们更有资格,他们 对中学教育不太懂,只能依据几十年前读中学的依稀 记忆,但时代已经不同了。中学生要不要大量背教条? 要不要反反复复做习题?要不要参加把人折磨得半 死的高考?这样他们就没有时间思考问题了,稚嫩的 身心就受到了严重摧残,就会终生患上学习恐怖症, 上了大学就不想学了,一直走到生命终点也不想学。 羊肉吃多了,一生都闻不得那个膻。没有高考怎么推 动学习?怎么实现社会公平?中学老师和学生来给 答案,这就是教育科学,这就能写成论文,这样的论 文更容易发表。 

科学家是最受人尊重的群体。你追求金钱会获得 金钱,追求权力会获得权力,追求美丽会获得美丽, 追求享受会获得享受,科学家追求真理,真理不能吃 不能穿不能用,是无偿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所以 科学家受到人类的尊重和爱戴。研究科学,奉献科学, 就是一种崇高品德。当科学家不需要别人任命,只要 你想当科学家就能当科学家。 

《世界科学》承载史命,任重道远,不敢懈怠。 我们有理由确信,《世界科学》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 科学期刊之一。


2019 年 7 月 8 日 





2019.01期(该期免费阅读)


2019.01期(该期免费阅读)


打赏本刊或作者